English

教学严谨 成果丰硕

1998-03-09 来源:光明日报 南京邮电学院为我国通信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有话说

南京邮电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,她1942年诞生在抗日烽火中,1949年随着百万雄师的进军步伐从山东根据地迁抵南京。战争年代为我党我军培养了1100余名战时邮电通信干部,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1958年建成本科院校,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创业,南邮发展成为校园面积25.5公顷,校舍建筑面积近22万平方米,校园四时花木扶苏、亭台叠翠、回廊通幽、景色宜人,具有良好的教学、科研环境的花园式学校。“南邮”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、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邮电部部属重点院校。现有管理工程系、邮政系、通信工程系、信息工程系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、电子工程系等12个教学系部;有8个硕士点,有20多个本专科专业。在校研究生、本专科生4500人,在籍函授生3500余人。解放以来“南邮”为我国通信事业和其它各条战线培养了22000多名通信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,在职培训、继续教育累计30万人次。

“南邮”有一支事业心强、素质高,结构合理、生机勃勃的师资队伍。在500多名教师、科研人员队伍中,正副教授200多名,占36%。100多名教师出国深造,多数已学成归岗,目前中青年教师中65%的人具有博士、硕士学位,大批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骨干、学术带头人,他们中有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或专家称号。学院聘请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和我国两院院士为兼职教授、名誉教授、客座教授。全院开出各类课程400余门,其中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类优秀课程。近几年正式出版专著、统编教材180余种,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、优秀教材特等奖、一等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达30余项。初步建成信号与信息处理、通信与电子系统、电路与系统及数论等较具实力的重要学科。

作为通信院校,“南邮”重视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。已建成26个实验室,主要仪器近6000台。仅“八五”期间新建成的信息管理系统、光纤通信、程控交换、语言信息处理、移动通信、计算机通信、分组交换、SDH、通信仪表测量等专业实验室已与国际通信新技术接轨。开出的实验约占应开项目95%;其中基础、专业基础的大部分实验设备已达到一人一组套,开出率达100%。全院有教学、科研用各种计算机共1400余台,教学用机平均每4个学生1台。学院还设有“计算机辅助教学”(CAI)中心实验室,具独立开发CAI能力,应用的CAI课件数10种。建成了宽带ATM交换、光纤高速传输的计算机校园网,通过Cernet与internet联网等一批先进实验设备已具备了现代化教学手段。学院图书藏量60万册,专业类占42%;人均藏书率及人均阅览座率均超标。图书馆建有自动化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,达国内先进水平。

“南邮”一贯坚持教学科研并举,一贯坚持科研为邮电通信建设服务,努力研制和生产通信建设急需的产品。“八五”以来,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千所高校百名之列。近几年,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达1500多万元;经鉴定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近100项,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有24项成果获国家、部、省级科技进步奖,并有多项获国家新产品称号。出版学术专著70余种,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,其中百余篇被SCI、EI、ISIP等世界三大检索工具收录。《南京邮电学院学报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,是我国通信及电子类的四家核心期刊之一,近年被国家教委评为“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期刊”及获邮电部优秀期刊奖。该院在光纤宽带多路传输、信号与信息处理、程控技术、图象通信、计算机应用、管理信息系统、电路理论、数论与应用数学等领域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优势。

“南邮”重视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,已同英、美、德、加、俄等国家的10几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,先后有500多位国外专家、学者来院讲学、指导研究生,“南邮”每年也选派专家教授赴国外讲学、合作研究、带研究生。近几年还为20个国家举办现代通信新技术的高级培训。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,使“南邮”的学术水平日益提高。

“南邮”一贯重视提高教育、教学质量,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,正如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谢玲所说: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,应该符合它自身的规律,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,让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质充分发挥,各得其所。”几年来,“南邮”学生英语四、六级通过率一直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,在江苏省举办的物理、数学竞赛中成绩优异。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三等奖,第五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三等奖,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;1997年南邮三位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大放异彩,以“水温控制系统”捧走了全国性的大奖“索尼杯”。学生中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,有的项目转让给了生产厂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学生的综合素质、能力和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是“南邮”“勤奋、求实、进取、创新”学风的鲜明体现和“南邮”教育质量高的有力说明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